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代表的是实体经济能级,反映的是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,是科创策源转变为生产力的现实结果,也是对其他功能的有效承载。从这个角度看,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是上海实现新旧动能转换,构筑新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全市首个以绿色低碳创新及产业发展为特色的核心产业园区——宝武(上海)碳中和产业园内,先行启动区即将于本月投用,有望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竞逐绿色低碳新材料赛道。这一园区本身已不只是载体,更是进驻企业的“创新应用场”,提供涉及未来能源、未来材料的公共中试平台,助力打造更具韧性的相关产业链。
左图:宝武(上海)碳中和产业园先行启动区即将投用;右图: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宝山实验室。
从创新研发、示范应用到产业带动,有形载体内萌发的故事,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具象剖面之一。
高端产业引领,前提是高端,关键在引领。
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,上海要全面准确把握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深刻内涵。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,在前沿和高端展己所长,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;同时,要以一域发展有效示范、服务区域和全局跃升,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。
这需要从时间、价值、空间等维度绵绵用力、持续发力。譬如,时间维度上,率先开辟新方向、开发新技术、开拓新应用,率先把新技术、新应用培育成为新产业;价值维度上,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,占据价值链高端位置,发挥价值链“链主”作用;空间维度上,服务辐射,引领集群发展。由此,巩固先发优势、把握价值优势、发挥集群优势,在全球产业链、价值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服务链中占据更多高端环节,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权。
从有到优,抢占先机
上海,制造业积淀深厚,在新一轮科技革命、产业变革冲击下,传统优势领域必须完成“从有到优”的跨越。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当下,聚焦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,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,既是全球新一轮城市竞争的迫切需求,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。
实现高端产业引领,先进制造业是重要支撑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认为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做大做强三大先导产业,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发展,正是要塑造面向未来、具有“引领”功能的新优势。
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这样理解:“3”与“6”彼此互为关联。三大先导产业是六大重点产业中承担国家战略、体现高端引领功能的细分领域。犹如产业发展“先锋队”,引领示范带动全市产业发展。
以生物医药为例,按照“张江研发+上海制造”布局,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去年达8537亿元,同比增长5.7%,新增获批1类新药4个,数量居全国第一。
“增长极”动能显现,下一步发力点在于扩大辐射面、带动产业能级跃升。业界认为,优化资源整合、提升载体能级、实现集群发展是关键。
全市层面上,一系列创新探索正蹄疾步稳展开。譬如,促进载体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、功能复合、低碳高效转变,推进研发办公、中试生产等功能混合,盘活土地资源,提高创新效能。当然,除了物理空间的集聚之外,也需要能源、算力等基础设施的支撑,由此催化、激活产业集群的综合创新效率、聚合能力,放大影响力、辐射力。
接受采访时,一些专家呼吁:坚持“一业一策”,针对三大先导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堵点难点,加大国资平台基金投入,撬动更多资本流向产业基础材料、零部件的协同攻关等。
支撑起制造业“基本盘”的六大重点产业本身还面临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的新趋势。在研究员看来,智能化、绿色化彼此促进,譬如,智能化带动提升能源效率,促进产业绿色化;而绿色化需求提供了应用场景,促进技术创新。“这方面,培育一批数据服务商、绿色技术供应商、智能系统方案解决商的龙头企业、一流企业,尤为重要,一方面利于推动行业形成标准和规范,同时通过一些技术平台和基础模型的开放,来支持产业的整体转型。”
培育“链主”,占据高端
放眼全球,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,需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保障支撑。
目下,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指标的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,上海已进入“第一方阵”。这个排名考量,不仅看城市经济规模体量,更重视考察城市经济网络中的金融、保险、法律等服务,以及与全球经济网络的互动融合。
现代服务业是上海产业体系的优势和强项。如何用好、放大这个优势,以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,牵引产业整体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迈进——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,这是一道现实考题。
全市产业界有这样一种共识:推动城市和产业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,上海需要一批行业领先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支撑,它们范围广泛,涵盖大宗商品交易、工业品电商采购、数字化转型服务、检验检测、研发外包等业务形态,深嵌于城市生产网络的毛细血管,是整个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公司负责人结合企业生产实际,以人形机器人举例,光是机器人手部,就涉及专利近百项。工业制造趋于小规模、定制化,制造、存储、运输等种种环节都需重新配置资源,找到产业链供应链最优解。
在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看来,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产业链整合、促进创新链升级、服务企业运营、建设专业化服务平台、优化布局等领域,都至关重要。
清宝机器人的故事给人以另一维度的启迪:本市当下的产业布局,还要注重发挥“链主”企业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积极作用,以此吸附带动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主体,推动产业整体迈向高端。
梯度转移,放大辐射
不久前,由同济大学、清华大学、湖南大学联合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——同清湖协同创新中心总部落户上海,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“虚拟电厂”。丰富的碳汇计算数据平台、齐备的碳交易载体,成了企业相中上海的原因。业内更愿意从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解读这一案例,其背后是高能级创新要素的流动,而这样一些要素更依托于相对成熟的规则规制、更完备的交易平台等。
服务辐射,是“引领”二字的题中之义。
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要素,纲举目张,从而实现服务辐射,引领产业集群发展。具体而言,就是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赋能、终端产品带动、产业有序梯度转移,推动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,带动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、影响力。
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指出,上海对于产业的梯度布局,应进一步拓宽视野,基于“四个放在”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来看待。特别是区域经济要从一般性的项目思维转变为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资金链融合发展的思维,形成体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与核心功能区,各特色功能区能够相互协同协调发展,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中找到自身的功能和节点位置,发挥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,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,也可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。
放诸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产业链、创新链合理分工也要从算好共同的经济账开始。目前已建起水乡客厅共同账,等产业“蛋糕”充分做大,再进行跨域财税分享。
在G60科创走廊,正泰电气开启“三城”同步发展模式,分别在上海市松江区布局正泰启迪智电港,在浙江省嘉兴市落定电气产业基地,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制造设备基地。产业链的更优配置,提升了区域竞争力。
结合实地调研,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建议:在“政府+市场”双轮驱动下,长三角现代产业形成了垂直分工、水平分工兼有的混合分工体系。下一步要综合考虑各项产业政策的叠加效应,走出“合成谬误”,打造出有韧性、强交互的创新网络,而上海更要在这当中找到自身的精准定位和发力点。
高端产业引领,既需要产业整体支撑,也需要微观企业基础,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批世界一流企业、打造一批高增长企业。对此,有专家剖析指出,具体实践中要实现技术逻辑、市场逻辑、治理逻辑的有机统一,各部门统筹整合专项资金,从企业需求出发,在符合创新规律的前提下,更好承接科创策源,并使之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。
(来源:上海宝山)
关键词: